top of page
搜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10月6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18
#共織・狀態 進入現場,重新收縮範圍,我嘗試在縮小將作品集合成為力量。 作品本身回到山林,形成一種重複性,重複的當下形成一種力量。 但是我也困惑,山林是各式各樣的物種組合成平衡性。 為什麼?我的作品不同線、面組合卻讓我覺得不平衡。...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10月4日
Human-Nature:#“逝・偶” Days 16-17
#逝・偶 昨天邀請 #走一趟布農孩子的遊樂場 孩子們共同創作《逝.偶》的作品,孩子們對於逝去的靈魂看起來無法進入,我想這跟她/他們的宗教觀有關,於是我換了另一種說詞,我跟她/他們說:「我們來製作守護森林的精靈。」孩子們立刻理解,這很有趣,讓我想到Yami族的靈祖先是祝福,他...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10月2日
2022-tjai vuvu-tjai vuvu的召喚:回家起火
南藝 X Paridrayan|大社 雙邊藝術家交集 tjai vuvu的召喚:回家起火 tjai vuvu,tjai vuvu,來自山裡vuvu的呼喚,呼喚孩子們回家,呼喚孩子們回到大姆姆山的懷抱、回到祖父母們的懷裡。山有多遠、有多深、我們有多久沒有回家?回到那空氣味道不...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10月1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15
突然能夠完全理解,為什麼我的進度怎麼慢,原來一個R約25cm的環,我就需要兩個小時。難怪我一直覺得做不完的感覺。 #共織・狀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30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11~14
持續,創作一些面積,這個圓圈面積出現其實在一個剎那,經過舊作看到舊作上的圓。意識到自然跟人類的關係,以往作品在人類創造空間當把自然素材帶入白盒子空間作品很明確又迷人。但回到自然中,自然素材融合與消失了~回到森林裡,因此我想著創作一點人味進入自然。 #共織・狀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25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10
#共織・狀態 #走一趟孩子布農遊樂場 不知道是否因為昨日的進倉祭,孩子們遊玩的畫面。讓我在一晚的夢境中看到作品的新面貌,作品串連遊戲,積木,木條懸掛在作品下方,成為積木與風、生物的遊戲。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24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9
#共織・狀態 9/24號,進入到作品場域 #走一趟布農孩子的遊樂場 看著結束進倉祭的孩子們,在我創作附近的斜坡,底下幾乎是半空的狀態玩著懸空的盪鞦韆,很佩服孩子們的勇氣。 同時,在這裡我看到我作品一直在思考的事:孩子與自然的關係。真的是一種最自然的遊玩,真的在自然中找到愉悅。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18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7-8
#共織・狀態 作品到後來,是一種重複的勞動,免天持續六小時的工作,如同行者,持續的動作、持續的勞動、持續地對自己說話! 重複、重複、重複到後來,不斷地動作、心依然有點慌張,因為不確定作品會發展如何,也擔心作品的強度不夠。...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17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6
#共織・狀態 今天只有走一點點的路,也許是因為週六,就覺得週六這樣就好。 有點沒有焦點的今天。但創作就是如此的重複,感受,重複。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16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5
#共織・狀態 也許一開始的路徑,我從每一場開始,規律地找出面似乎是我的狀態,但是在面之前,先從環中編織相關路徑重複的走、重複的走,走著走著回到核心、回到生命的中心點。 往下走是一種連結、連結自我與他者的連結、連結到另外一種可能,小心翼翼地探索、行走、走到一定的路徑休息,這樣...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14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4
#共織・狀態 第一件室內作品的工作狀態,到一個段落,今天讓自己思緒自由,只想著路徑,穿梭,作品就變得讓自己小小的放鬆,小小的進入自由的狀態。 不在執著於「編織」這件事、當它轉換成線、面、遊走。自由開始!!思索當作品有自己的生命,就開始長出不同的腳!!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14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3
持續的編織,用完一綑線,加收集的茅草素材一半。進度比想像中的慢。編織過程,有種意識到這樣重複性的行為是人類的勞動行為,如何讓作品在自然中呼吸,又不被吃掉。做到一段落總是面對作品發呆,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讓作品交織在彼此的生命當中。 #共織・狀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12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2
#共織・狀態 作品進行第二天,原本要連續工作,但是意外的第一天回來之後,身體就開始發病了。covid-19 參與了我這次的作品。結束工作第一天就開始發病,被強迫睡了五天,身體意外得到五天的修復,第五天醒來,精神意外的好,也開始在整理一次作品的想法,以及如何利用這意外的到的一...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8日
Human-Nature:Sazasa #“共織.狀態” Days 1
今天進入sazasa「走一趟布農孩子的遊樂場:鸞山530夢想孵育基地」進行 #共織・狀態 作品。 得到cina aiko, apin的同意進行創作。 山坡旁邊,進行第一次大結構的創作。我找了五棵可以形成一個空間的樹林,但是距離比印象中的遙遠,樹林之間的空間,在進行中讓我產生...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8日
Human-Nature:野素材處理
周圍腹地,自由成長很多的野蔓,這些蔓性植物漫步田地。我嘗試將它們曬乾試試看能否成為創作材。 管芒(禾本科植物)也是讓我想要藉著它的葉子纖維走向,不確定它能否成為編繩? 這些材料的乾燥性不確定重組之後能否會成為連結材料。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6日
2022-tjai vuvu-Free to Choose|選擇的自由-TNNUA
當然這跟禮納里無法共評,起因不太一樣。 但共通點決定從來不是被遷移者主動的!生命都是被動關係! 伊誕大哥悠悠地從口中表述,十三年過去了,如果土地還會變動早就變了,他們耆老的智慧表述,十年是一場穩固的關係。因此部分的族人想回到山裡的舊部落,回到山上的風很香。在大社看到一個小孩...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24日
Human-Nature:盲點、結點
Jhuwan: 校長,我最近在整理創作日誌。 我發現自己對於人類與自然的跨界,很大部份來自於文本資料,其實這也讓我困惑,到底什麼是內在的感受? 當我尋找自然環境,成為我創作的一環,我享受環境,但是我其實在準備作品的當下也一直有所恐懼,擔心人類自大,我進入環境試圖跟環境的互動...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18日
Human-Nature 場地:龍過脈院子
走在院子的大樹下,突然之間有一種聲音,「為什麼不在這裡創作?」。當我再觀察一次環境,剎那間跟我的圖稿有點吻合。但唯一在想像中的落差,這空間是一種在人類環境中的小野性!這些雜木林、雜草自己生長,自己在環境中活下來,看著被砍掉的芒草(也許吧!)又短時間長出來,突然之間很想放任其...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11日
Human-Nature 場地:sazasa
Sazasa 是我到東部第一個居住的地方,生命有點野、粗魯、但友善。但同時生命也是複雜的,參與太多的慾望、可望。如同植物不斷往陽光靠近,但跟人類建構社會略微格格不入,有原始的野性生命呼喚,但又要適應當今社會。我原本以為這裡會是很適合創作的基地。但人類啊!人類,令我總是會形成...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10日
Human-Nature 場地:鹿野溪堤防
鹿野溪提防,被人類創造的空間,同時被遺忘的空間,創造也遺忘,因此空間被自然吞食、逐漸地收回。 這個空間我很喜歡,有一定的私密性,有一種回到自然的野性!! 但是這樣的空間,也讓我產生困擾,我是否要去干擾這空間呢??我的作品適合進來嗎?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1日
Human - Nature:我們與環境的距離-路徑
2022年02月陸續到臺大人類所旁聽「存有論轉向II」黃郁茜老師的課。讓我思索自己作品一直在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也一直在想怎麼把自己作品轉換成論文。我的客體(作品)是否能成為我研究對象形成一種論述與觀察? 當課堂結束,有幸與人類學朋友-冠祐進一步探討作品與實踐。...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7月29日
Human-Nature:作品思考0729
冠祐跟我說了一個題目,對我而言是一種概念,是一種我一直想做的概念「我們與環境的距離」這個議題,也讓我回想我之前在冰島開展,我邀請觀眾去探索,他們與自然之間的距離,因此選擇報紙做的城市成為自我的象徵在擺放到作品與自己的距離。觀眾都會把城市放得很近很近作品,這也讓我覺得有趣,我...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7月26日
Human - Nature:0727利嘉林道
Human - Nature,感知山林跟我的敘述,對我而言是我創作過程非常依賴的項目,其中面對山林進入祂們的身體常常令我喜悅,被歡迎! 在山林就是走,安靜的走,感受在身上的風在皮膚輕撫,這樣的一切令人安心,看看山林生物的痕跡產生奇幻的影像,生命在這裡的存在,彷彿我也曾經一起...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7月25日
Human-Nature:Talk with 鄭文漢校長
20220726,因為冠祐,讓我鼓起勇氣找鄭漢文校長,對於在不同部落小學工作的校長,我以前還未深入認識校長時,我一直以為校長是「原住民」,校長的行為、言論、文化觀點,都讓我對校長有深深跟土地連結的印象。 一直很想有機會跟校長深入了解,但是因為自己我很少主動跟他者聯繫。契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