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10月17日
Artmego 2.0 憩・息 論述
葉筑菀|憩・息 / 複合媒材 「藝托邦」之意源於烏托邦之意,希望這個空間可以成為社會中的幻想空間,未來將提供給喜愛藝文的人一個表演與展覽的空間。(潘小雪,2018) 藝托邦,一個佇立在舊臨港鐵道,當今博愛街與節約街的交通樞紐。...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20日
Artmego 2・0:最後一次的憩息
突然,憩息試圖用一種敘事式的章節去讓觀著從自然、人為、節約街、舊校長宿舍去讓觀眾看到迴瀾一連串的憩息章節,但突然之間只剩下篇幅,一個篇幅串連一大章節,要在轉彎之後再思考,該如何說,該如何敘述。 空間討論原本是疫情之下無法進入展場,因此打算使用櫥窗式的展陳。...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9日
Artmego 2・0:楊牧III
楊牧所知所見的戰爭時代,帶著一種慌亂中的無奈,即便無奈,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中的憩息。 持續的轉印楊牧文字中!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9日
Artmego 2・0:楊牧II
進入楊牧的記憶,看到純粹的美好,以及人與自然共存的狀態。 試圖將文字轉印到木頭上,時間,專注都要注意,一不注意,字就糊掉了。 用小毛筆描繪過,但在增加的又太強眼,整體弄完,再決定下一步。這件作品很設計又人文的思索,最後的呈現一直在轉變。就算到現在我也不能確定它最終的樣貌!!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8日
Artmego 2・0:楊牧I
堅持在無聲的 吶喊,努力將那瞬息提升為永痕的記憶 我聽到一些乾燥的闊葉在高處被風吹響,墜落空洞,陰涼的庭院;池塘上髣髴有歌,蛙鳴次第瘖啞,這時,蟋蟀聲起,逐佔領了曩昔的荒郊,有意「將一切必然化為偶然。」 彳亍 我記得那些波光,似乎很遙遠,又好像很近。 那是大海,太平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7日
Artmego2・0:憩・息XI
今天在嘗試要談「人」的憩息,透過楊牧《奇萊前書》從中翻找關於人的記憶。也許這樣有點偏頗,但楊牧書中人記憶之中的憩息很美好。因此我想要與觀眾談記憶中的憩息,以及這樣的憩息要怎麼呈現,腦海一直翻轉超多的面貌。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6日
Artmego2・0:憩・息X
平面繪畫,將如同敘事般陳述從奇萊山、米崙溪、洄瀾的憩息,這些憩息將回到藝托邦(前校長宿舍)中憩息。 我所有的作品將會在藝托邦,敘述太平洋岸邊的敘事,一層一層回到一種安靜、讓觀者聽到山林的聲音、聽到大地的聲音而我渴望如同風間塵一般將藝術帶回自然。...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5日
Artmego2・0:憩・息IX
今天回看所有作品,想起昨天與artmego 團隊的討論,田老師提到人的憩息這件事。 心裡有著感性的排斥與理性的矛盾。我想對我來說我一直不喜歡人,即使我自己是一個人類,但是面對人這件事還是很排斥。而我的這次的憩息系列作品全然無人,我想主要是因為對於我而言,當人類不在的時候整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3日
Artmego2・0:憩・息VIII
只是單純的編綁木麻黃的毬果,今日進度編織20個,耗了三個小時上下。 希望能夠在開展前編綁到足夠數量。 選擇木麻黃毬果,除了這是海邊植物之外,毬果也是另外一種生命的轉換,離開自己的生命體,產生新的生命狀態。所以祂們如同休憩過後的自然,緩緩展現新生命,如同藝托邦、節約街、米崙溪...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3日
Artmego2・0:憩・息VII
奇萊前書: 「我時常聽見他和他的族人間的對話和傳呼,在樹林背後,如鳥鳴,如風吹,如雨點,震動於各種枝葉樹幹和花朵的背後⋯⋯那人語真確如山林。」 「那氣味裏帶著一份亙古的信仰,絕對的勇氣⋯⋯帶著一份宿命的色彩⋯⋯。那氣味宿命的,⋯⋯漂浮在村落空中,⋯⋯。」...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2日
Authentic Movement :Days 6
813的真實運動,身體總是會反映當周的狀態,自己的呼吸、感知! 每一週的真實運動,就是當週的總整理與動態的靜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2日
Artmego2・0:憩・息VI
閱讀著楊牧的《奇萊前書》、《奇萊後書》呈現淡淡的哀愁,後山、花蓮在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不同的政權讓居住在這塊土地的人民有著生活中的焦躁與不安,為什麼節約街、米崙溪、洄瀾一直給我一種生活中的憩息與安定。在後山的居民有著不同族群、被不同政權管理著人們只能安靜地活著。安靜、當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0日
Artmego2・0:憩・息V
作品思考中,我覺得與其讓別人「看到」、「知道」什麼,我更喜歡的是讓別人「感受」到「是什麼」。 持續編綁木麻黃的種籽,腦袋一直在想像木麻黃的畫面、有些模糊、不確定、但是身體依然想要持續編綁,看到祂們的存在。 人與自然的共存,我想像的共存,我與土地的共存。 共存!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0日
Artmego2・0:憩・息IV
憩・息 第一張:憩息停留在沙洲的流動,一格格! 第二張:太平洋、黑潮流動到洄瀾的憩息。 第三張:沙洲、生命、人的憩息,飛舞的自然元素,形成另一種息與憩。 第四張:米崙溪的憩息,生命,存在,水流中的躍動。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8日
Artmego2・0:憩・息II
憩息 第一張憩息是屬於海水的憩息,回到自然宇宙的憩息。 第二張憩息是屬於沙洲的憩息,一種人與自然交流之間的憩息。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7日
JW-MountainArtStudio
慢慢的,在人群之間,鐵捲門之內的老平房,透過網路與朋友練習「Authentic Movement」身體律動之後的創作,以及結束之後的創作聊天,讓我開始透過身體逐漸的感受了自己。 今天的十五分鐘的練習,我讓自己五分鐘的身體律動之後也是一種動態靜心,讓自己在畫我的每日練習。...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7日
Artmego2・0:憩・息I
生命中的憩・息地,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憩息,土地、大海也有自己的憩息。 洄瀾的憩息,漩渦、回到最深的極致! 漩渦一直很容易讓自己陷入,陷入到最後就是一種安息。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6日
Artmego2・0:自己成為通道
當自己成為創作作品的通道,自我會和作品產稱一種互動的宇宙,我們在彼此的生命中分享生活、存在、成長、發芽。作品的心、靈魂將經由這個身體產生視覺的力量,而這力量我們只是通道成為宇宙想訴說的通道!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6日
Authentic Movement: Days 5
身體律動,創作如同儀式。身體、自我產生一種通道,而通道將讓自己的靈魂分給作品,進入到作品。我們的儀式、我們的通道,我們成為祂們說話的出口!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3日
Artmego2・0:素材VIII
木麻黃的種籽,處理起來,就是要耐心。但是我可能還是要想想打結、懸掛、存在等問題!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3日
Artmego2・0:素材VII
今日工事:製作「憩・息」的小細節,我其實真的很喜歡懸吊作品,但今天光做完之後的整理,處理打結就耗費原來製作時間的2/3,沒耐心之後剪掉重製再一次!! 累!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日
Artmego2・0:素材VI
終於,將鳳凰木的豆莢裝置好零件,其實只要釣魚線+擋珠卻讓我處理了三天之久。 越處理越忍不住再繼續打磨到細緻,作品處理過程,會一直想要讓作品的細節持續做,但是持續到八月份只剩下一個月的做作品時間,忍不住思考取捨的問題!!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31日
Artmego2・0:素材V
連續兩天,只做一件事,穿洞、釣魚線、夾擋珠,也只完成1/2,這樣的動作果然是重複性的小動作!雖小但是也很耗時。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自己一直想要做裝置的懸吊,其實這樣的懸吊。屆時觀者進入作品之後,就如同人類回到自然中。回去、進入、回歸、深入,讓作品回到自然、讓生命回到自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