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7日
Artmego2・0:順流與脈動
2o210707-2109 緩緩增生的 #奇萊原野 呼吸與流動的 #米崙溪 當作日把地圖看完之後,一直停留的就是奇萊原野跟米崙溪,感覺是一種跳動與呼吸再迴瀾的順流、脈動。 圖說:20210706閱讀完「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沉澱後的草圖。...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6日
Artmego2・0:因地制名
7/1~7/6 隔著螢幕閱讀花蓮港,一點頭緒都沒有。 嘗試透過「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整理了,1895~1951年之間花蓮的地圖以及部分2017年的衛星影像。 這些地圖吸引我的是: #奇萊原野 #米崙溪 #沙婆礑溪 #加禮宛...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2日
Authentic Movement:Day1
遇見祂 被山林擁抱 回去 身體帶我的靈魂回到山裡得到生命中的滿足。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6月29日
Artmego 2・0:沙婆礑溪~美崙溪
20210630 1743 1907沙婆礑溪 1924米崙溪 1932沙婆礑溪+米崙溪 美崙溪 1897新港街 1924花蓮港街 加禮宛社 圖說:花蓮港的交易場。資料來源: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影像尋幽。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6月29日
Artmego2·0:孤島・島嶼
20210630 0007 孤島(島嶼的海樣性、對自我的探索) 關在螢幕前的探索。 如同在鳥籠中的鳥在對天空大氣的想像, 我們現在由文獻的探索,也是一種生命的過往、史詩的想像。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6月28日
Artmego2·0:土地之聲-洄瀾港
20210628-0425 這次artmego 2·0的展覽,一直在思索我自己對節約街的印象,因為2020 #好地下藝術空間 青年培訓計畫,因此在節約街來回之間建立對節約街的印象。節約街,小小的巷弄之間,充滿著「人」的生活面向,它的色彩是一種七八〇年代的建築色彩,米灰色的建...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10月29日
森聲.森生|葉筑菀個展
森聲.森生|葉筑菀個展 Forests Voice.Forests Life|Jhuwan Yeh Solo Exhibition 開幕茶會:6日1日(六)14:30 展覽場域:鹿野書苑 955台東縣鹿野鄉光榮路563號 展期:2019年6日1日~8月25日...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10月29日
2017 山形繪 系列 阿克雷里
Between Simplicity and Reduction – 2018 Jhuwan Yeh Solo Exhibition This exhibition, a continual project of the “Mountain Painting...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10月29日
2015~2016山形繪 論述
山形繪 系列: 我一直在思考我們與自然的距離,而山總是吸引我,山形成了我對自然的觀察與探索,山林之間是充滿了生命力,祂得存在讓各式各樣的生命有個安寧之居所並居住在其中。 不同的山林吸引我在「距離」之間對祂進行描繪。一部分的「距離」來自空間實際上的探索,必須有距離的觀看才可觀...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17日
藝培:界-20020916、17
藤本植物之間,穿梭著一年生草本植物纖維,以捕夢網的概念,編織一個又一個的界、如同蕈菇、蜘蛛網、自然界的陷阱、也是自然界的家。 Asabikeshiinh 奧傑布瓦語 北美洲,印地安-奧吉布瓦族,使用柳樹編織框架+蜘蛛網,捕捉好夢。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11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0911
今日與夥伴於網路上進行線上討論,突然感知,原來的自己還存在第三個我,不是葉筑菀、也不是葉大白。而是犀利、冷漠、理智、易煩躁、無包容力、文字型的我,我不知道她V他的名字,我以為她V他是年輕氣盛的我,在美術館工作中的我,但是今日的線上討論,她V他又出現了,我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一直...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11日
藝培:界-20020910、11
畫作中的世界「界系列」乍看之下是一個大世界,但是每張畫面卻是獨立的個體,正如同「一花一世界」,每張的世界都有其枯榮,一歲一枯榮的時間感在畫面中暫停了,卻也因為材料在真實空間中的時間性又繼續,這是每一張「界」的生命亦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6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20020905、06
0905 更改服裝,為自己加長褲裝。 0906 流動繪畫(fluidart pouring painting),壓克力+水+輔助媒劑,流動澆注作品中,關注換面的流動,是一種療癒的過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3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藝培:界-20020903
對流雲系旺盛的日子,雖然讓外頭的土地形成一窪窪的小水窪,但讓工作室溫度降溫下來、舒爽多了,也比較能夠耐著性子主杉樹膠、鹿膠。 摘了充滿雨後水分的藤蔓、持續圈捲成一簍簍的藤環,意外的發現這些藤環直接待配上去皮後的枯枝,呈現不一樣的美。 膠,煮好之後,再重新補強纖維作品。...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2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藝培:界-20020902
完成了翅膀工作桌,拉著她在工作室不同角落走來走去,不同位置的作品都可以一起創作,有種爽快感。 翅膀工作桌之後,開始整理雲母材料,輕飄飄的雲母,不容易整理。分裝好之後,煮了兩種膠:杉樹膠、鹿膠,分別要用在雲母以及掉落的纖維上。 雲母在作品上,淡淡的,似有落無的呈現。...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9月1日
當黑潮回來時,心 之「滲透」
面對太平洋的壯闊,暖暖的海洋總是伴隨著黑潮回來,當黑潮回來時,鹹鹹的浪花與淡淡的溪流相遇時,產生美麗的「洄瀾」,洄瀾(花蓮舊地名)一直存在著,佇足於洄瀾上的藝術家們, 「滲透」了這塊土地的心、也邀請觀者將心「滲透」位於在蔚藍太平洋旁的洄瀾。 未完,待續⋯⋯ 2020.0901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28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20020828
這幾天的生活,充滿著頹廢。 沒有慾望書寫論述,明知道應該要寫,但是身體進入睡眠時,總是逃避著、排斥著。 今日的我,依然不想書寫,於是腦海中浮現曾經在南投做研究調查時,看過一位老師,自己用枯樹枝做毛筆,於是我揣摩著可行方式,在敲敲打打過程,完成「 #枯枝筆...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24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藝培:界-20020824
朝陽的曙光,閃閃發亮,襯著海岸山脈的山脊,山脊穩穩地躺在蓋婭的身體,沒有認真看過山脊的我,這時才注意到,海岸山脈年輕的小夥子,原來山脊這麼平穩。 一睜眼即開始創作,突然意識到我正在過奢華的生活啊!! 珍惜這樣的奢華~~ 上山收集的素材,對照 #森生...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23日
山裏藝術工作室日誌-20020823
#森聲之森生| #ForestsLife 連續數月的將自己投入「界」的思考與創作中,自己進入一種「界」出不來的「界」,因此今日的自己決定跳脫「界」,讓自己回到「森生」的安寧,但是當我在「森生」中尋找「一」、「元」時,我突然在想,這何嘗不是一種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