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9日
藝培:界20200719
當空間出現在工作室場域、創作的實體感越來越顯性! 看著身體的傷口與血管、我的身體也是另一種界、範圍將身體的元素都困在或包覆在一個範疇中。如果我們的身體打開了呢?我們又會跟蓋婭的身體怎麼連結呢? 當在蓋婭身上的生物都被自己一個又一個軀體困住、似乎只有呼吸、意識、思維才在整個空...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7日
藝培:界20200717
繪一詞 《說文》:「繪,會五采繡也。《虞書》曰:『山龍華蟲作繪。』《論語》曰:『繪事後素。』人岙人糸,會聲。」徐灝注箋:「此繡字疑衍。」(中研院,2020) 畫一詞: 《說文》:「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芿熷田,古文畫省。䏁芿田𨳒㗱亦古文畫。」古文從聿田。此依鍇本...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7日
藝培:界20200716
突如其然的夢,再意外回到自己的時候,思考又回來了。 一個人的時光、空間是我小小的幸福、讓我非常珍惜這短短不到24小時的自己。 其實這也許就是我的界,我的limit,我無法與他者分享的空間。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4日
藝培:染、界20200714
每一塊土地,都有土地的色彩、因為不同土層、地形、植物、岩層都影響著土地,土地閃耀著不同光芒。 正如同在電光的一小塊的土壤閃耀著玻璃質玄武岩的光芒。透過海底運動將土壤形成玄武岩。「灣岩中常夾有粗粒玄武岩之碎屑,以及台灣岩成裂隙充填於粗粒玄武岩之空隙中。顯示台灣岩為流動性高之岩...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3日
藝培:染、界20200713
染,是一種藉由自然界不同組成分子創造出「繪」近一步形成染,因而有泥染、植物染。泥土讓色彩定色於織品中。 廖倫光老師分享傳統泥染的基本概念,泥土在無氧化的燒製過程,將成為染料,不同溫度將會影響同一塊土的色澤變化。染料不同於顏料,因此染料過程的色澤變化非當下雙眼即視。...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2日
藝培:界20200712
界,是一種探索與相似尋找自己的路。 具體:過程、生物與植物的對待關係、呼應。 現代社會在自然中的人為、人為中的自然。 人的位置為何? 人在制定價值與基礎。 界線是生物、動物的另一種安全感,在寬廣無邊界的狀態,妳開始在思考自己怎麼生存、在確定安全之後妳開始在裡面悠遊、界線是妳...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2日
藝培:界20200705
將芭蕉纖維,取柵狀組織、紙質層整理備用。 路徑、界線不只在地表、也在每一棵樹之間。 2020-0712補記!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1日
藝培:界20200711
直覺性的炭筆律動,如同身體記憶、運動的探索本能性的尋找,手部的慣性運動、在視覺經驗中探索安定的線條,是的「安定」!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0日
藝培:界20200710
恐懼、突破、擴張自己的邊界 1637 藤蔓編織成籃、讓自己找到在自然中的位置。(讀後感《雨野原傳奇》) 2007 現今的人(族人)產生跟土地的疏離:「你知道聞泥土的味道,就知道洪水來了嗎?以前我爸爸就知道,但現在的人?」...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9日
藝培:界20200709
凌晨突想-0152 盯著路,看著洞穴,沒有走進去裹足不前,因為恐懼、擔心侵入其它生物的範圍、領域,而其他生物因此產生攻擊。 回想,在踏查花東邊境時,我也因為看得見的界線而無踏入,因為那不是我的空間,不是公共的空間,原來「界」對我而言是一個安全的範圍,而這樣的安全又是什麼建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8日
藝培:界20200708
芭蕉纖維成為創作底材,如同山林的地表痕跡,而我的墨線、礦採,如同在地表上尋找一條歸路的痕跡、一個在範疇裡的界。 我感覺我的創作、作品需要與自然素材呼應,似乎結合祂們作品才更完整,也許正如同我一直在思索將作品的生命,還給V賦予祂們,還給祂們原有的、真正的生命。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7日
藝培:界20200707
「窩」,生物的居所,一個洞,一座形成陰影處的凹處。 山林中慢走,思索到底一個人的範圍有多大?沿著陸地的痕跡不段的往前走,看著地面的光影,當下發現原來一個人的範圍在於一日的時間,妳願意探索地表的範疇時間以自身為圓心,開始一日的探索。 作品思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6日
藝培:界20200706
生物借用植物特性,形成獨特的休息區域,當我以為藤蔓植物是侵掠、寄生性植物,但在自然界範疇,卻是建構一個安全圈給不同生物休息的狀態。 安全範圍的窩!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5日
藝培:界20200619
nature broad hunting. 1.邊界(國家的邊界) 2.他者決定邊界 3.第三者決定範圍 界,亦是限制、有多少的界線是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亦是創造自己的界線。 It depends on a line that is important to your...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4日
藝培:界20200704
走在山林間,依然順著人類的軌跡探索。想像著,如果沒有這些人為開拓的道路,我會怎麼走,突然間,山羌出現在與人一段的距離。山羌觀察著我,我觀察著山羌,靠近時,山羌跑走了,但是存在過的痕跡,依稀可循,很輕巧。土痕、草痕、穿梭過的身體痕跡。...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3日
藝培:界20200703
上午從山天崙(現今綢調口)山腳邊界至轆浴浦(2020公頂山)是依照2020Google Map踏查臺東、花蓮的邊界,山天崙至轆浴浦間,在2020年的七月,已是稻田,與邊界縱走的是龍案溝溪亦是現今的秀姑巒溪。 實際在現場、地表上行走,在平原地之間,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條邊界被形...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日
藝培:邊界/疏離20200531
從自然的邊間,不定的 古道的功能 人為邊界:視覺性 自然邊界:身體感知、感官性 現代性消逝 嘗試貼近最原始感受、自然、土地界線,人跟自然界的生存、邊界。 一平方米的邊界,人為、憑什麼的邊界。 也許,我正在逐步回到生命的最初,邊界(人)的消逝、是一種探索人在自然的本能關係、生...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日
藝培:邊界/疏離/限制20200606
每種鳥停留的位置不一樣,因為有其安全境界距離。 在山林的枯樹,不應該被隨被移動,枯樹是山林鳥的築巢。 山林中,動物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我們在觀察動物行為,其實很多時候是人類思維。例如:啄木鳥,當啄木鳥在啄木頭時,其實是在自我傷害,腦部不斷在撞擊過程產生傷害,深根的基因讓...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5月31日
藝培:邊界/疏離20200531
疏離—人與蓋婭距離。當然這距離後面存在很多意涵,例如:五光十射、生存誘惑、社會型態改變等。都可能是,但我還沒準備好、踏查好並探索它。 *2020052pasical校園內的天空大冠鷲在天空盤旋,小黑鳥(待確認)以小博大,對領 域性的捍衛。這是生態界的邊界。 回到0531思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5月31日
藝培:邊界/疏離20200531
地表上的邊界是人所建構出來的,回到母親的身上,蓋婭並不會侷限人的範圍,但是人類依然對蓋婭予取予求,劃定界線,製造出不屬於她的樣貌。 南島民族居住於秀姑巒溪的兩岸,依照蓋婭給予的界線生活。 循著古道發展人與人的交易。 當時的南島民族與土地親近著,至今在秀姑巒溪、縱谷之間生存的...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5月31日
藝培:疏離20200525
參與「2020新樂園Emerge新秀策展人培力講座 花蓮場」 再踏上花蓮幾處藝術空間的場域、不同藝術家的工作空間、文化工作室。 於「花蓮」上生活的人,讓我感覺他們對蓋亞的疏離。 疏離感、對自然、文化、故鄉的疏離。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5月31日
藝培:邊界/疆界20200517
邊界/疆界 自然生物對環境的領域性,人對土地的佔有性。 自然的邊界:山稜線、海域、河流、溪流。 在自然的邊界,人的局限性。 身體的維度、心靈的慾望,擴張。 作品的森生,形成一種地域性 地面以自然素材,自製色料形成自然邊界。 繪畫呈現自然地表樣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