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9月25日
Human-Nature:#“共織.狀態” Days 10
#共織・狀態 #走一趟孩子布農遊樂場 不知道是否因為昨日的進倉祭,孩子們遊玩的畫面。讓我在一晚的夢境中看到作品的新面貌,作品串連遊戲,積木,木條懸掛在作品下方,成為積木與風、生物的遊戲。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24日
Human-Nature:盲點、結點
Jhuwan: 校長,我最近在整理創作日誌。 我發現自己對於人類與自然的跨界,很大部份來自於文本資料,其實這也讓我困惑,到底什麼是內在的感受? 當我尋找自然環境,成為我創作的一環,我享受環境,但是我其實在準備作品的當下也一直有所恐懼,擔心人類自大,我進入環境試圖跟環境的互動...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8月1日
Human - Nature:我們與環境的距離-路徑
2022年02月陸續到臺大人類所旁聽「存有論轉向II」黃郁茜老師的課。讓我思索自己作品一直在探索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我也一直在想怎麼把自己作品轉換成論文。我的客體(作品)是否能成為我研究對象形成一種論述與觀察? 當課堂結束,有幸與人類學朋友-冠祐進一步探討作品與實踐。...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7月29日
Human-Nature:作品思考0729
冠祐跟我說了一個題目,對我而言是一種概念,是一種我一直想做的概念「我們與環境的距離」這個議題,也讓我回想我之前在冰島開展,我邀請觀眾去探索,他們與自然之間的距離,因此選擇報紙做的城市成為自我的象徵在擺放到作品與自己的距離。觀眾都會把城市放得很近很近作品,這也讓我覺得有趣,我...
葉筑菀|Jhuwan Yeh
2022年7月25日
Human-Nature:Talk with 鄭文漢校長
20220726,因為冠祐,讓我鼓起勇氣找鄭漢文校長,對於在不同部落小學工作的校長,我以前還未深入認識校長時,我一直以為校長是「原住民」,校長的行為、言論、文化觀點,都讓我對校長有深深跟土地連結的印象。 一直很想有機會跟校長深入了解,但是因為自己我很少主動跟他者聯繫。契機,...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8月15日
Artmego2・0:憩・息IX
今天回看所有作品,想起昨天與artmego 團隊的討論,田老師提到人的憩息這件事。 心裡有著感性的排斥與理性的矛盾。我想對我來說我一直不喜歡人,即使我自己是一個人類,但是面對人這件事還是很排斥。而我的這次的憩息系列作品全然無人,我想主要是因為對於我而言,當人類不在的時候整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30日
Artmego2・0:素材IV
終於磨完所有豆莢+鑽洞! 就差把祂們穿釣魚線之後形成米崙溪的憩息,而米崙溪的憩息將要進入藝托邦(前校長宿舍的憩息。) 一邊在磨材料過程,腦海中也一直浮現「氣息」可能的想像。 提醒:需再整理草稿!!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21日
Artmego2・0:棋盤式I
棋盤式的聚落, 一直在思考要以怎麼樣的我, 進行創作方式, 呈現我心目中的棋盤。 洄瀾式的迴旋, 展區一,如何在沙洲結束時, 形塑洄瀾? 思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12日
Artmego2・0:具象與抽象
面對著收集的米崙溪,腦筋一直在思考,到底要如何彙整當天的感受。 佇立於自己感興趣的影像-沙洲、溪石與植物、枯樹、鵝卵石等,藉由不同媒材的速寫、15分鐘靜心的轉換,一直想讓自己的感受與展場的連結更具體。 紀錄過程突然感受到,也許當一個具體思維在轉換具體創作是一種慣性的動作,但...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9日
Artmego2・0:順流
當我成為一位過客,我輕輕的在米崙溪、奇萊山腳、洄瀾處徘徊。 「藝托邦」的空間成為我書寫的載體,我要如何呈現一段又一段的連結與敘述。 入(當我成為其中的生命體) 沙洲(獨立的星球群) 奇萊原野+米崙溪(蓋婭的柔軟與力量) 交融(人類的存在或者試圖共存?)...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9日
Artmego2・0:備材-構樹
悶熱的一天,拿出冰凍過得構樹皮,緩緩地敲打,看纖維慢慢的擴展,思維完全的沈靜、伴隨鏗鏗鏗的聲音只關注緩慢的延展。 圖說:延展的構樹樹皮。 當樹皮敲打完,身體記憶又浮現米崙溪的宇宙,沙洲上的小小世界,獨樹一格的流動著、流動著。 圖說:米崙溪沙洲記憶。
葉筑菀|Jhuwan Yeh
2021年7月7日
Artmego2・0:順流與脈動
2o210707-2109 緩緩增生的 #奇萊原野 呼吸與流動的 #米崙溪 當作日把地圖看完之後,一直停留的就是奇萊原野跟米崙溪,感覺是一種跳動與呼吸再迴瀾的順流、脈動。 圖說:20210706閱讀完「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沉澱後的草圖。...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4日
藝培:界2020801
當立體壓縮成平面<->當平面跳脫立體。 想像中,思考作品的狀態。 後記之後,再思索是否會在一件作品談太多,有種想將一件作品呈現整個展場的感受。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7日
藝培:界20200727
當物件產生空間,20200725的日記,突然看到,自己的界、範圍。 因此,連結思考,將素材的柔軟與堅韌形成一片又一片的面,透過編織的方式將材料形塑成面。 素材的面形成空間之後,進入之後將見到視覺的面,亦是一種範圍,視覺的範圍。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1日
藝培:染・界20200721
界線空間中,利用電光泥+老墨成為作品的底色,透露著溫暖的色調、微微的閃光。 看著這次作品的素材一一的被建構,心中很期待。每一環節的材料都來自蓋婭的身體,心中做作品的當下,想法一直在混亂的旋轉,但每一個素材都一一被整理就如同看著孩子一一被成形,歡喜一直在心中萌芽。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7日
藝培:界20200716
突如其然的夢,再意外回到自己的時候,思考又回來了。 一個人的時光、空間是我小小的幸福、讓我非常珍惜這短短不到24小時的自己。 其實這也許就是我的界,我的limit,我無法與他者分享的空間。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2日
藝培:界20200712
界,是一種探索與相似尋找自己的路。 具體:過程、生物與植物的對待關係、呼應。 現代社會在自然中的人為、人為中的自然。 人的位置為何? 人在制定價值與基礎。 界線是生物、動物的另一種安全感,在寬廣無邊界的狀態,妳開始在思考自己怎麼生存、在確定安全之後妳開始在裡面悠遊、界線是妳...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5日
藝培:界20200619
nature broad hunting. 1.邊界(國家的邊界) 2.他者決定邊界 3.第三者決定範圍 界,亦是限制、有多少的界線是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亦是創造自己的界線。 It depends on a line that is important to your...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5月31日
藝培:邊界/疏離20200531
疏離—人與蓋婭距離。當然這距離後面存在很多意涵,例如:五光十射、生存誘惑、社會型態改變等。都可能是,但我還沒準備好、踏查好並探索它。 *2020052pasical校園內的天空大冠鷲在天空盤旋,小黑鳥(待確認)以小博大,對領 域性的捍衛。這是生態界的邊界。 回到0531思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5月31日
藝培:邊界/疆界20200517
邊界/疆界 自然生物對環境的領域性,人對土地的佔有性。 自然的邊界:山稜線、海域、河流、溪流。 在自然的邊界,人的局限性。 身體的維度、心靈的慾望,擴張。 作品的森生,形成一種地域性 地面以自然素材,自製色料形成自然邊界。 繪畫呈現自然地表樣貌。...
葉筑菀|Jhuwan Yeh
2018年1月10日
Gil Aritst Residency|Gilfélagið Listagil. Days-9.
第九天,今天的雪融了,山勢逐漸顯露。一切視覺也更抽象,每一道雪融的痕跡,如同在山勢上增添一筆、一刻痕。 乍看之下,心有些悸動。山的樣貌非順勢而成,部分來自這場北極的風所引響的刮痕,部分來自人類試圖跨越地表的一刀。 在群山之中,Akureyri的人們,群聚著,依山勢緩緩而建。...
葉筑菀|Jhuwan Yeh
2018年1月8日
Gil Aritst Residency|Gilfélagið Listagil. Days-7.
山形繪系列——冰島之山(進行式) 簡潔,覆蓋住的。 當我在Gil Artist Residency|Gilfélagið Listagil創作是一個很有趣的自我對話歷程,在這裡,我可以全心全意的就是做作品,也因為全心全意,很多跟自我對話的過程。...
葉筑菀|Jhuwan Yeh
2018年1月4日
Gil Aritst Residency|Gilfélagið Listagil. Days-3.
進駐Gil Artist Residency第三天。上午起來、心裏依舊帶著不看肯定的感覺為醒者,十點的天空依舊泛著黑藍、但不見得看不到,天就像一塊黑藍色的尼絨布倀開在天際,天空泛藍光的感覺。 吃完早餐、往downtown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