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5日
藝培:界20200805
一圈圈藤環,再不斷纏繞過程,突然意識到工藝的突破是對美、素材、創意的追求,進階成為藝術。 不斷進行精煉的過程,心、手帶領我進入另一種靜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4日
藝培:界20200804
藤環持續整理,清鮮的材料比較好捲,但亦擔心是否會乾不透。 樹薯粉的糊料,纖維更好黏著在畫布上、但是糊料時間上更難掌握、容易冷卻、變塊狀無法還原。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8月4日
藝培:界2020801
當立體壓縮成平面<->當平面跳脫立體。 想像中,思考作品的狀態。 後記之後,再思索是否會在一件作品談太多,有種想將一件作品呈現整個展場的感受。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30日
藝培:界20200730
整理藤蔓,總共纏繞出一百個藤環,一百感覺是一個大數字,但放開來思考,對作品還是不足。 裝置有別於平面繪畫,必須更多理性,準備好組合素材。當我在處理平面繪畫時是進入,準備裝置時是拉出。 Inside then outside.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9日
藝培:界20200728、29
28日, 透過芭蕉的柵狀組織,整理一條條的經線。 草圖思考,利用既有的天花板掛鉤,創造一片片的作品面。 29日, 將以風乾的藤蔓,捲成一個個圓圈,一個個範圍與界線。 草圖思考:也許可以直接利用軌道,造成三角空間、將創造一個假天花空間,讓作品從繪畫空間拉成3D。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7日
藝培:界20200727
當物件產生空間,20200725的日記,突然看到,自己的界、範圍。 因此,連結思考,將素材的柔軟與堅韌形成一片又一片的面,透過編織的方式將材料形塑成面。 素材的面形成空間之後,進入之後將見到視覺的面,亦是一種範圍,視覺的範圍。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5日
藝培:界20200725
材料處理: 不同材料連結時,比想像中有難度,必須不斷在處理,但亦擔心,作品產生飽和度的問題。 閱讀: 日本行為藝術家市村美佐子在進行「國道二四六事件」創作,對空間探索亦觀察到物件製造一個空間的關係,「透過這些物件製造一個空間,讓一般人比較不想靠近,我覺得自己好像也被這些星星...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4日
藝培:界20200723、24
23、24日花很多時間在處理纖維、整平、煮糊、繃裱以及最重要的等待。 兩天只處理一張,還不確定能否成功,棉布上直接繃裱纖維有挑戰,失去彈性的棉布就算繃畫布時拉緊了,還是很容易因為水氣而塌陷。還要再等一晚,看看25日早上的狀態再決定調整或維修。...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2日
藝培:界20200722
繃布>打糊>試媒材 每一次的前置動作一次比一次緩慢、每一次的慢都讓思緒在在的沉澱,一次更加深一次。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1日
藝培:染・界20200721
界線空間中,利用電光泥+老墨成為作品的底色,透露著溫暖的色調、微微的閃光。 看著這次作品的素材一一的被建構,心中很期待。每一環節的材料都來自蓋婭的身體,心中做作品的當下,想法一直在混亂的旋轉,但每一個素材都一一被整理就如同看著孩子一一被成形,歡喜一直在心中萌芽。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20日
藝培:界20200720
大雨後的土壤帶水汽、顏色更深層,同一區塊卻擁有著不同顏色的土壤,至少三種,很期待。 進入森林,剪下一束一束的攀藤,感到一絲絲的抱歉,破壞了螞蟻們回家的道路。 一邊整理材料、一邊也思索著是否還有什麼樣材料可以替代藤類植物,建構作品的生命長久一點或者,更創造性一點。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9日
藝培:界20200719
當空間出現在工作室場域、創作的實體感越來越顯性! 看著身體的傷口與血管、我的身體也是另一種界、範圍將身體的元素都困在或包覆在一個範疇中。如果我們的身體打開了呢?我們又會跟蓋婭的身體怎麼連結呢? 當在蓋婭身上的生物都被自己一個又一個軀體困住、似乎只有呼吸、意識、思維才在整個空...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7日
藝培:界20200717
繪一詞 《說文》:「繪,會五采繡也。《虞書》曰:『山龍華蟲作繪。』《論語》曰:『繪事後素。』人岙人糸,會聲。」徐灝注箋:「此繡字疑衍。」(中研院,2020) 畫一詞: 《說文》:「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芿熷田,古文畫省。䏁芿田𨳒㗱亦古文畫。」古文從聿田。此依鍇本...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7日
藝培:界20200716
突如其然的夢,再意外回到自己的時候,思考又回來了。 一個人的時光、空間是我小小的幸福、讓我非常珍惜這短短不到24小時的自己。 其實這也許就是我的界,我的limit,我無法與他者分享的空間。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4日
藝培:染、界20200714
每一塊土地,都有土地的色彩、因為不同土層、地形、植物、岩層都影響著土地,土地閃耀著不同光芒。 正如同在電光的一小塊的土壤閃耀著玻璃質玄武岩的光芒。透過海底運動將土壤形成玄武岩。「灣岩中常夾有粗粒玄武岩之碎屑,以及台灣岩成裂隙充填於粗粒玄武岩之空隙中。顯示台灣岩為流動性高之岩...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3日
藝培:染、界20200713
染,是一種藉由自然界不同組成分子創造出「繪」近一步形成染,因而有泥染、植物染。泥土讓色彩定色於織品中。 廖倫光老師分享傳統泥染的基本概念,泥土在無氧化的燒製過程,將成為染料,不同溫度將會影響同一塊土的色澤變化。染料不同於顏料,因此染料過程的色澤變化非當下雙眼即視。...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2日
藝培:界20200712
界,是一種探索與相似尋找自己的路。 具體:過程、生物與植物的對待關係、呼應。 現代社會在自然中的人為、人為中的自然。 人的位置為何? 人在制定價值與基礎。 界線是生物、動物的另一種安全感,在寬廣無邊界的狀態,妳開始在思考自己怎麼生存、在確定安全之後妳開始在裡面悠遊、界線是妳...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2日
藝培:界20200705
將芭蕉纖維,取柵狀組織、紙質層整理備用。 路徑、界線不只在地表、也在每一棵樹之間。 2020-0712補記!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1日
藝培:界20200711
直覺性的炭筆律動,如同身體記憶、運動的探索本能性的尋找,手部的慣性運動、在視覺經驗中探索安定的線條,是的「安定」!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10日
藝培:界20200710
恐懼、突破、擴張自己的邊界 1637 藤蔓編織成籃、讓自己找到在自然中的位置。(讀後感《雨野原傳奇》) 2007 現今的人(族人)產生跟土地的疏離:「你知道聞泥土的味道,就知道洪水來了嗎?以前我爸爸就知道,但現在的人?」...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8日
藝培:界20200708
芭蕉纖維成為創作底材,如同山林的地表痕跡,而我的墨線、礦採,如同在地表上尋找一條歸路的痕跡、一個在範疇裡的界。 我感覺我的創作、作品需要與自然素材呼應,似乎結合祂們作品才更完整,也許正如同我一直在思索將作品的生命,還給V賦予祂們,還給祂們原有的、真正的生命。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7日
藝培:界20200707
「窩」,生物的居所,一個洞,一座形成陰影處的凹處。 山林中慢走,思索到底一個人的範圍有多大?沿著陸地的痕跡不段的往前走,看著地面的光影,當下發現原來一個人的範圍在於一日的時間,妳願意探索地表的範疇時間以自身為圓心,開始一日的探索。 作品思考:...
葉筑菀|Jhuwan Yeh
2020年7月6日
藝培:界20200706
生物借用植物特性,形成獨特的休息區域,當我以為藤蔓植物是侵掠、寄生性植物,但在自然界範疇,卻是建構一個安全圈給不同生物休息的狀態。 安全範圍的窩!
bottom of page